热点>正文

文博会秀出广东的文化软实力,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逐步形成

时间:2021-09-23 13:36:57来源:南方日报

  

23日,被誉为“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”的第十七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正式开幕。

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组团参展,向世界展示了文化强国的自信与底气。而作为“东道主”的广东文化产业军团,再次以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1/7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的蓬勃之势,向海内外秀出广东的文化软实力。

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。年来,广东依托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,带动文化产业“加速跑”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%,文化产业增加值连年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%,成为全省支柱产业。

珠江潮涌,奔腾不息。站在“十四五”的新起点,广东正抓住“双区”建设、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,着力构建创意引领、技术先进、深度融合、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,带动建设更高水的文化强省,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、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。

跨界融合

新兴业态成文化产业新引擎

在VR展馆里360°看清文物细节,用AI技术写书法,赏4K超高清电影,用小程序一键下单买精美文创……

本届文博会上,线下云上互联策展,展出了许多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创新品,激发着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消费欲。在云上新设的“互联网馆”,将陆续展出和发布互联网与文化、传媒、数字创意、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成果、新技术、新应用,备受各界关注。

数字赋能,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。

广东应势突围,出台《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,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,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,前瞻布局战略新兴文化产业;加快建设深圳南山区、华强方特、励丰科技等5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。

据统计,2019年,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1800亿元,居全国第一,动漫产值约610亿元,约占全国的1/3;2020年,游戏业收入2132亿元。数字创意、网络视听、网络娱乐、电子竞技、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,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新引擎。

“广东除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出口外,以网络游戏、动漫等新业态为重点的对外文化贸易新模式正逐步形成。”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、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分析。目前,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产品出口体系,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插上“文化+”的翅膀,一大批本土文化企业成为行业的“领头雁”,引领产业跨界融合,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。

依托“文保+前沿数字技术”,腾讯让中华传统文化IP走出国门,助力流散在海外的国宝“数字化回归”;独创“印刷+IT+文化艺术”模式,深圳雅昌实现向高端艺术品电子商务转型;通过“光影秀+交互体验+大型情景演艺”,励丰科技打造文旅体验新业态。

推动“文化+传媒+科技”深度融合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“南方+”客户端下载量超7000万,在全国地方党报自有APP中居首位;羊城派、触电新闻、21财经、N视频、粤听、粤TV等主流媒体移动台快速崛起……

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詹双晖分析,文化与科技、旅游、体育、金融等开展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,不断催生出文化信息传输服务、休闲娱乐服务等新兴业态,广东初步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占主导的总体格局。目前,广东文化产业9大类146个行业门类齐全,其中7大门类增加值全国占比超过10%。

“文化+”,加出了广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

创意赋能

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

在文博会的岭南文化“双创”展区,精美绝伦工艺品、各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技艺展示、融入时尚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。古老与现代的巧妙碰撞,传统手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,向外界展示出一幅极具魅力与活力的岭南人文图景。

强原创,塑品牌,兴产业。年来,广东着力实施内容精品战略,提升文化创意生产能力,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。全面推进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、创新发展,培育岭南美术、广东音乐、粤剧戏曲、岭南美食、岭南中医药等品牌,擦亮广东历史文化遗产“金名片”。

今年5月,全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上映。电影特效与粤剧艺术的创新碰撞,传递岭南传统文化时代气息之美,以口碑效应打破国内戏曲电影票房纪录。

两个月后,由广东博纳与珠江电影集团等联合打造的抗疫题材电影《中国医生》感动观众,收获票房13.22亿元,以榜首之势拉动全国暑期档票房回温。

年来,《岭南文库》《岭南文化辞典》等系列精品陆续出版;《沙湾往事》《醒·狮》《掬水月在手》《点点星光》等一批文艺佳作屡获国内大奖,在全国舞台频频亮相;熊出没、猪猪侠、喜洋洋与灰太狼、超级飞侠等广东原创动漫IP纷纷“出圈”,延伸影视作品、玩具、文创产品等热销海外……擦亮了“广东制作”品牌,带动了文化消费,更推动着优秀岭南文化走出去。

“优质内容的持续供应,是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的驱动力。”李凤亮认为,文化产品需要以更优的姿态走向市场,而文化会展交易台的搭建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。

“文博会打造了一个权威的展示交易台,让最新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有机会扩大影响、寻求合作、拿到订单、促成交易,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。”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唐汉隆说。

年来,广东打出系列“组合拳”,着力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难点,完善文化市场体系,培育打造了一大批品牌展会。除了文博会,中国(广州)国际纪录片节、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、中国(东莞)国际影视动漫版权贸易博览会、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、南国书香节等影响力持续增强,成为广东文化产业、文化创新走向世界的“助推器”。

区域协同

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

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,面朝大海、风景宜人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迎来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。到横琴码头吃海鲜,去横琴口岸跨境购物,到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看动物、赏马戏,在星乐度体验特色民宿……如今成了国内外游客来大湾区“打卡”的热门线路。

而位于粤北的韶关和清远等地,依托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开发的生态旅游、温泉度假、乡村民俗、红色研学等休闲旅游线路,受到市民的热捧。据统计,今年中秋节三天假期,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588.7万人次。

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,推动文旅融合,拥抱“诗和远方”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广东着力打造“旅游+文化”产业生态圈,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《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》《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措施的落地,带动文旅产品的高质量供给,拉动全省旅游总收入及入境过夜游客等指标居全国第一。

詹双晖分析,年来,广东结合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建设,按照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原则,加强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创新,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,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。

珠三角发挥核心辐射带动功能,携手港澳,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。其中,广州、深圳“双城”联动,促进文化与科技、金融融合发展,大力发展创意设计、影视、动漫、游戏等优势产业;珠海建设全球知名演艺城市,高水打造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和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;佛山建好南方影视中心,创建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;东莞、中山加快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发展高端文化制造业;江门、肇庆和惠州深挖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,打造文旅特色品牌。

粤东粤西粤北城市依托优越的文化资源禀赋,在“文化+旅游”战略的引领下努力突围。如潮州、揭阳和汕尾擦亮“中国瓷都”“中国玉都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品牌,发展特色文旅产业。湛江、茂名和阳江加快发展工艺美术、滨海旅游等。汕头发挥“中国玩具礼品之都”优势,做强“动漫+玩具+游戏+影视”。粤北各市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打造生态休闲旅游高地。

看中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,越来越多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来粤创业。

随着“十四五”规划蓝图徐徐展开,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》又于期相继发布,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为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。

相关内容

TOP

  • 热点/
  • 教育